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金融业发展迅速,各项主要金融指标长期领跑全国,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大省。数据显示,截至2020末,广东金融业实现增加值近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全省GDP比重近9%。
但是,与经济发展要求相比,广东金融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4月25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明确了广东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纲要》将“金融”单列成章,提出从构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等四大方面,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加快建设金融强省。
多位广东金融领域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独立成章,足以表明广东对金融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建设金融强省的决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主任易行健表示,《规划纲要》中的金融篇章着重体现了两大逻辑,即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基础上共建国际金融枢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基础上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体现了系统的金融发展思路,将对广东金融发展起到纲领性作用。”
推动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转变
“金融单独成章,背后体现了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即在全球形势异常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广东要继续承担起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角色。”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金融所所长刘国宏向记者分析道。
但现阶段,广东金融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不容忽视。刘国宏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湾区城市之间、金融主体之间存在同质布局和同质竞争,提高了资金资本优化配置成本;二是整体的辐射服务能力不强,香港的很多金融产品和服务还不能便捷走向大湾区和国内,广深金融产品和服务则主要囿于国内市场;三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足。“例如具有产业赋能功能的产业并购基金不多,缺乏探索投贷联动模式法人科技银行,还没有形成初创企业金融服务导向政策等等。”
对此,《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广州、深圳对全省金融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珠三角地区建设若干特色金融功能区,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水平,推动形成协调有序、错位发展的金融空间布局。
此外,《规划纲要》还提出,将深入推进“金融+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高端制造” “金融+乡村振兴” “金融+基础设施” “金融+海洋”“金融+文化”“金融+民生”“金融+生态”等10项“金融+”工程,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大金融体系,畅通实体经济的金融“血脉”。
易行健认为,《规划纲要》的金融篇章亮点纷呈,除了推进十大“金融+”工程,推动金融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升金融开放水平和能力等,都将有力助推广东金融业的发展。
在刘国宏看来,广东具有推动金融业迈上更高能级的强大实力。他向记者解释,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现状蕴含了跨境资金流转和融通的现实需求,具有金融科技、数字法币等服务实体经济、跨境贸易和金融创新的丰富应用场景。“海洋开发银行设立和运作、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平台和知识产权平台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等一批重大金融项目已获实质性推进。可以说,建好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我国就会具备辐射全球的金融服务能力。”
实施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
去年以来,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开始全面推进。即便是突袭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没有阻止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曾多次表态将坚定不移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去年7月底,广东金融局、央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就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出20条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推动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证券基金期货法人机构积极申请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资格。
此次发布的《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广东接下来将从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推进跨境金融改革创新、强化国际金融交流合作等三方面,积极开展金融开放先行先试,有序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强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和标准对接,强化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提升金融开放水平和能力。
对此,刘国宏向记者表示,越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越要坚持以开放的姿态,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开放,以金融服务导入更多的全球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走走出高度不确定局面,才有更大的合作共赢的胜率。
“扩大金融开放需要更深的理论储备和更大的实践破冰的勇气以及决心,总体而言,广东加快金融开放是一个必然选择。” 易行健指出,在推进跨境金融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相对更大的风险容忍度,更高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需要更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战略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方面,《规划纲要》提出要扩大金融双向开放,深入推进“深港通”“债券通”“理财通”,积极探索“保险通”,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深融合的跨境金融联通体系。
刘国宏提醒,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跨境金融套利和金融创新形象工程问题。“由于全国资本项未完全开放,任何跨境金融的设计都要同步防范跨境套利。还有就是要防范没有实际业务支撑、为了跨境而跨境的金融创新,跨境创新必须从真实业务需求出发,不是盲目跟风其他城市。
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