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资讯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跑出加速度”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接连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探索金融制度型开放成为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应有之义。12月12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与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广州举办。中央部委和金融业内专家、粤港澳三地金融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校等负责人围绕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与金融制度型开放,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image.png


专家学者们认为,大湾区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牵引带动其他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可以利用大湾区金融特殊优势,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制度创新平台,积极有序探索金融制度型开放新举措,逐步推动金融制度规则的互认共认、相互借鉴及趋同融合。


聚焦制度型开放


注重首创性探索,推进金融制度型开放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大湾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离不开金融的引领和促进是与会各方共识。“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大湾区新的重要使命,要继续发挥大湾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努力将大湾区打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论坛上表示,大湾区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牵引带动其他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对此,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童士清认为,粤港澳跨境金融开放和合作形成了市场互通、机构互设和产品互认等多种模式。接下来推进金融制度型开放将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的下一阶段工作重心。“要由点及面、串珠成链,推动粤港澳金融的开放转向更加注重首创性探索、集成性创新、并率先能与国际高标准规则融合对接的制度型开放。”


“粤港澳三地金融制度差异较大,这为探索金融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天然舞台。”童士清认为,大湾区金融的制度型开放要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在三地适用制度之间建立起畅通的桥梁。在规则的互认共认方面,他以大湾区居民非常关注的征信产品互认问题为例,认为通过建立征信产品和信用评级结果互认机制,使征信和信用评级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统一使用,是可行性较强的一种方式。


对于粤港澳三地金融业的开放和规则衔接,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何国锋表示,中国银保监会鼓励粤港澳三地统一绿色金融标准,提升我国在国际绿色转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何国锋也透露,中国银保监会支持大湾区设立保险服务中心,目前在设立原则、组织形式和设计步骤等方面都已经形成初步方案。


论坛上,三地金融主管部门分享了金融制度开放方面的进展。澳门特别行政区金融管理局主席陈守信表示,澳门债券市场的核心基建“中央债券托管系统”即将启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指引也逐步完善。为鼓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利用澳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深合区金融部门正研究出台支持企业赴澳发债的专项扶持办法,并给予深合区中介服务机构适当的奖励措施。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刘应彬则透露,目前正在研究更多的便民措施,其中一项是配合人民银行进行数字人民币在港使用的技术测试,希望将来会为两地的居民提供更多的支付选项。


“过去10多年,互联互通范畴的扩阔、深化与持续的发展,见证了国家在管理好风险的前提下持续地改革开放和敢于创新。”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将继续与内地有关部委推动各项金融互联互通计划的扩容方案,以及优化现有计划的安排。


聚焦理财与资管


“金融通”提速发展,跨境理财注入持久动能


今年9月,“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落地,为大湾区发展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紧随其后,广州提出抓住“跨境理财通”试点契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在本届论坛上,与居民投资理财相关的“跨境理财通”和“理财”“资管”的话题成为焦点。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邱亿通在论坛上透露了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的规划——省市区将加强协同联动,从机构集聚、产品创新、中介配套、人才服务、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有力举措,完善广州资管产业链。“以珠江为纽带、横跨珠江两岸,沿着广州发展东进南拓的步伐,打造在空间布局上中、东、南三足鼎立的三大中心承载片区。此外,广州将加快推进在南沙区设立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并争取在未来率先承接大湾区跨境“保险通”业务试点、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并将其打造成大湾区原生的跨境资管机构的高质量样本。


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被认为将为大湾区财富管理业务带来巨大机遇。“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是连接居民财富和实体经济多层次融资需求的桥梁,能够为企业的创新投入和资本形成提供相对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建设大湾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是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配套要求,是金融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中银国际控股首席执行官兼执行总裁、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副会长李彤在论坛上如是表示。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晓勇表示,广东银保监局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设立,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指导下,牵头会同深圳银保监局和港澳金融监管部门召开多轮座谈会议,研究起草筹建方案,紧锣密鼓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争取尽快将保险服务中心建设相关事项纳入CEPA框架,推动其落地。“未来保险服务中心设立后,将为合法持有港澳保单的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更为便利化的理赔、续保、退保等售后服务,促进三地保险业务进一步互联互通。”


“跨境理财通现在只是开始,期待通过实践不断扩宽和完善计划,进一步满足区内居民的投资理财需要。”陈茂波表示。他也透露了粤港两地正在努力跟进香港保险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售后服务中心的建议,以及争取早日对经港珠澳大桥进入广东行驶的香港车的保险实施“等效先认”政策。


聚焦绿色与科技


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助力湾区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建设应该如何进一步向前推进?论坛上,多位嘉宾建议以特色金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尤其是大湾区应抢占绿色金融制高点,推动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实现成为共识。


image.png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建议大湾区金融科技可以着眼于民生、普惠、绿色低碳、人民币国际化四个核心;同时在建立和完善大湾区金融科技协同发展机制方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核心城市在其中的发展定位,加快形成大湾区金融科技良性竞争、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例如可以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高、深圳市场主体科技创新活跃、广州科研院所实力强的优势,加强大湾区金融科技资源整合,强化核心城市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网络协同效应。”


发言中,嘉宾们还针对在“双碳”目标之下应如何把握住大湾区市场绿色金融的机遇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安青松建议,大湾区建立绿色金融信息统计平台,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提供绿色认证及辅导服务,优化证券业直接对数字产业和绿色产业进行投融资服务的渠道,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


服务绿色发展相关品种是广受关注的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的四大板块之一。广州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李震透露,服务绿色发展类的产品将是广期所的核心板块,主要包括碳排放权期货、电力期货以及新能源产业密切相关的工业硅和锂的期货。


对此,港交所也分享了进展,陈茂波表示:“我们支持港交所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关金融产品开展合作,并正在评估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能性,以配合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论坛上,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就下一步推进湾区绿色金融发展提出思路。童士清表示,目前国际社会关于绿色金融的各项标准和体系尚未完善成形,粤港澳三地可以建立统一可量化的绿色金融认定标准和权威的评级体制,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等方面统一标准、丰富产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制度型开放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首页 | 关于我们 | 活动资讯 | 信息汇聚 | 委员专区 | 专家资源库 | 培训与咨询 | 研究院 | 《金融创新》杂志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强路3-2号富力盈力北塔2007室 电话:020-020-38342313
版权所有: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金融专业委员会    网址:www.yganef.cn    备案号:粤ICP备20021853号  技术支持:宏智网络科技
资讯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