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在香港出席“十四五”融入“双循环”高峰论坛时强调,中央的三项基本政策,包括坚持改革开放不变、“一国两制”不变、高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变。他指出,虽然当前经济全球化逆转,保护主义上升,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开放大门只会越来越大,“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特殊,地位独特、贡献重大,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中央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不会变。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他表示。
他指出,虽然近年“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及新挑战,但中央政府坚持“一国两制”不会变、不动摇;而实施香港国安法及完善香港选举制度,香港社会秩序恢复,居民权利自由得到更好保障,发展重回正轨,香港营商环境更稳定可期。
同时,黄柳权强调,香港国安法让香港营商环境更加稳定,中央支持香港保持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区地位、巩固提升竞争优势、保护在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政策不变。
此外,他指出,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一定能够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业高端增值发展等多个方面,与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新定位:八大中心
近年来,香港经济遭受疫情重创,迫切需要新的发展引擎,社会民生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8月24日向媒体透露,特区政府已安排主要官员与“十四五”宣讲团会面,介绍香港特区政府在金融、航空、创科等三方面工作,同时就发展“八大中心”等范畴,向中央提交策略性文件。
“‘十四五’规划是重申支持、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另外两个中心是首次纳入国家规划,包括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将香港打造成国际航空枢纽。对于这八大方面、八个中心的工作,我们是积极参与。”她表示。
在经济发展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入了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十四五”规划有关香港部分的内容十分重要,编制过程也在显示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和支持,“我认为这次‘十四五’规划在香港全面落实的机会非常大,只要政府作为一个有为的政府继续努力,并得到立法会和行政机关的全面配合,我相信未来几年将会为香港带来一个新景象,但最重要还是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让香港市民更能掌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好国家规划给予香港的支持,对于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至青年人向上流动的机遇都是十分积极正面的。”她说道。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支持香港发展八大‘中心’或‘枢纽’,其中多个是首次提出。但关键是特区政府必须积极跟进这些定位,并作出路线图的规划,找出哪些是需要中央支持或配合的方面,哪些是需要香港自己努力的范畴,尤其是制度方面的创新和调整。”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一直被公认为香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方舟认为,在现行的新环境、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下,未来数年香港的金融资本市场仍然机会处处,“香港在金融基建和监管上需要加以调整配合,特区政府和本地市场也需要对国际关系有更为宏观视野的人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论坛上指出,新冠疫情令世界经济、贸易、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改变,全球化收缩、贸易投资减速,以及供应链产业链格局重塑已经成为基本事实。“香港与内地一直以来在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及工业化经济方面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势,两地共同合作参与国际大循环,为内地引进市场理念、国际因素等。”
在他看来,随着全球分工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正出现需求、供给、创新、服务、资本和金融合作东移的新趋势,“香港、海南、北部湾将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之一。”此外,他也指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点包括深耕东亚及东南亚市场、“一带一路”,以及美欧第三方合作等。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佳路径
随着世界格局经历巨变,香港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阶段,各界达成的共识是:香港必须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出席论坛时表示,香港有着“一国两制”的优势,而“十四五”规划纲要又进一步明确香港的定位和角色,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最佳路径,“香港将继续发挥作为国家国际循环重要节点的功能,同时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最好的切入点,把握日益庞大和对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内地市场,服务国家的同时,实现香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科技创新是香港走进内循环发展的捷径,香港同时要强化跳板、中介人、高增值服务平台、国际人才库和资金池、试验田、防火墙等角色和功能,促进与丰富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和对接,以及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接。
事实上,随着内地率先走出疫情困局,亦带动了香港经济的复苏。7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2021年第二季经济情况的最新预测显示,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继上一季同比实质上升8.0%后,在2021年第二季显著增长7.6%,香港经济保持快速复苏步伐。
随着香港经济逐步回暖,香港失业情况亦不断好转。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8月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由2021年4月至6月的5.5%下跌至5月至7月的5.0%,连续第五个月下降,同时,就业不足率亦由2.5%下跌至2.4%。
香港中华厂商会会长史立德则指出,此次论坛对于“十四五”规划纲要介绍得十分透彻,对于商界来说,国家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而大湾区正是未来的发展动力,希望工商界能够配合香港“再工业化”,同时把握国家的内销机遇。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凸显了香港产业结构单一化,制造业缺位的弊病。根据政府统计处数据,制造业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所占比率从1980年的23.8%下降至2017年的1.1%,服务业占比则增至92%以上,约85.3%的就业人口从事服务业。
香港特区政府早在2016年提出“再工业化”概念,并于2018年设立了20亿港元的“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智能生产线。林郑月娥亦多次在《施政报告》中强调,凭借本地的优秀科研人才、自由开放经济体系、完善法律制度,推动创新及科技高端制造的“再工业化”。
来源: 21世纪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