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上市银行陆续发布2023业绩半年报。整体看,在宏观经济走弱,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大背景下,多家银行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实属不易。
自2022年下半年ChatGPT3.5发布,生成式AI相关话题热度一直持续走高,多家银行均在半年报中展示AI建设成果。中信银行详细谈到了AI技术在智能客服、普惠金融及数字营业厅等业务的运用;宁波银行则提到了“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AI、大数据等在业务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应用”。
8月4日,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银行业生成式AI应用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银行业应用生成式AI主要遵循两大类价值创造逻辑:一是替代人,接受大量重复性、简单基础的任务;二是赋能人,利用生成式AI的“对话”和“创造”能力,赋能“专业”内容形成和“基础管理”环节。生成式AI的应用场景可以贯穿银行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有实践表明,规模化应用生成式AI有望为银行业带来可观的降本增效收益。
在金融行业数智化的发展趋势下,AI的布局与应用成为银行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银行业积极采用生成式AI技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
今年3月,工商银行基于昇腾AI,发布了首个金融行业通用模型。在发布会上,工行宣布该模型已应用在客户服务、风险防控、运营管理领域。比如,工行应用该模型支撑智能客服接听客户来电;还可以利用金融大模型,对工业工程融资项目建设进行进度监测。
上半年,交行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力度支持,AI能力方面,积极探索生成式AI前沿技术,制定生成式AI建设规划,组建GPT大模型专项研究团队;加大人工智能应用深度和广度,试点上线对公账户管理流程自动化场景、反洗钱可疑事件排序场景、零售客户兴趣偏好场景。
招商银行推出了App智能财富助手“AI小招”,建成了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图谱。2023年上半年,“AI小招”共为1172.88万名用户提供了智能问答服务,初步构建了“人+AI”的协同模式。
平安银行利用生成式AI技术对客户的个人信息、历史借款记录、消费行为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建立客户的信用评级体系。在此基础上,平安银行可以为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推出个性化的借款产品和服务,包括贷款额度、借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的差异化设置。同时,平安银行还可以利用AIGC技术分析客户的借款需求和偏好,推送符合客户需求的借款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虽然生成式AI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生成式AI需要大量的数据、技术及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在数据隐私安全、技术壁垒、数据质量及人员培训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网商银行首席信息安全官张园超日前在接受中国电子银行网专访时表示:“我们必须关注到生成式AI输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等相关安全风险问题,要对生成的内容进行判断,以免给用户带来误导”。想要更好地应用这些新技术和大模型,目前需要做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大模型的数据安全。二是这些大模型需要进行垂直领域的训练。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谭彦表示,当前市场通用的生成式AI模型具备普适、跨行业通用、模糊语言的特性,难以满足银行业对金融专业能力、精准性方面的高要求,因此,如何让生成式AI模型“说专业的话”“说真话”,成为银行业规模化应用生成式AI的关键挑战。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数据安全的严格要求,也意味着模型的精调和应用很可能需在本地进行。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