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持续迭代升级,“接管手机+呼叫转移”等新型诈骗模式隐蔽性极强,不仅给客户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对银行反诈工作提出更高挑战。南京银行远程银行中心主动作为,深耕案例复盘,在业务专家指导下融合实战经验,形成了一套较慎密的反诈外呼核实流程,成功拦截了多起诈骗,为客户挽回了资金损失,以专业担当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案例一
防不胜防的新型诈骗,做好细节把控、存疑除疑
6月8日15:16至15:32,客户唐某短时间多笔大额转账,且转账前将定期转活期,与电诈分子诱导受害人“取光存款、集中转账”的典型套路高度契合,反诈专席严阵以待,然而外呼时却出现首次拒接、二呼伴随电流杂音、空白期(事后录音回溯近3秒)、突然要求取消转账等异常情况,专席按要求拒绝处理并留意到挂机前异常的“咔哒”声。
考虑到对方一系列行为高度符合电诈特征,远程银行中心将此情况反馈至业务部门,希望协调客户经理联系客户。然而10分钟后,该账户再次向新收款人发起16万转账,可疑特征持续叠加,专席两次外呼无果,结合前期疑点果断拒付。当日17:30,唐某来电确认遭遇诈骗并挂失,20万元资金成功保全。
通过此案例远程银行中心迅速复盘提炼出六大电诈可疑特征,为后续反诈拦截工作筑牢防线:转账前有定转活操作、单笔转账超5万元、短时间多笔异名转账、首次外呼难接通、多笔转账时仅要求转最后一笔、作案集中在下午及晚间。
案例二
关注老年客群,做到“追问一句、细究一分”
6月17日,67岁客户杨某发起18万元转账,其账户初始活期余额仅302.46元,转账前10分钟刚将18万元定期转活期,触发老年客群电诈预警信号,反诈专席16:13二次未呼通而拒绝这笔转账。16:16杨某重新发起转账后,16:26专席接通电话,发现其对固定风险提示应答流畅,但被追问“是否认识收款人”时,出现3秒停顿,含糊回应“认……认识”,显露破绽,
当班专席经验丰富,没有放过“犹豫”这一细微异常信号,考虑到老年人都偏固执,易被“情感套路”洗脑,专席以“到账延迟”为由暂挂转账,至20:00未获问询后正式拒付。21:15老人主动来电,刚接通时满是慌乱无法沟通,经过受理坐席的耐心安抚和引导,才语无伦次地表示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坐席快速为老人名下卡片办理了挂失,远程银行中心成功为老人守住了18万元“血汗钱”。
从该案例复盘可见:老年客群极易被骗子“想老人所想”、“比儿女还亲切”的套路降低分辨能力,进而被话术“洗脑”,不相信自己会被骗而主动配合完成操作,但面对超预期提问时,会因心虚出现迟疑、含糊等反应,从而露出破绽,“追问一句、细究一分”成为破解话术陷阱的关键,银行要通过多角度提问主动挖掘疑点。
反诈攻防“此消彼长”,守住人工审核防线
随着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话术更具迷惑性、转账操作更具隐蔽性,与反诈技术形成“此消彼长”的攻防态势。在此过程中,核心反诈必须依靠科技手段,而在诈骗技术更新、反诈科技手段未跟上时,人工审核便成为守住资金安全的补充。在反诈攻防的动态博弈中,科技反诈负责“筛疑点”,人工审核则聚焦“辨真相”。二者协同发力,才能有效应对“此消彼长”的挑战,存疑除疑——沟通安抚——得到理解,是客服人对守护客户“钱袋子”安全的贡献。
来源:南京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