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8日下午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数字经济已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就显著。从一组数据中能够感受到数字经济迸发的活力: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速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和新动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金融该如何发力?这成为金融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必须做好的一道“必答题”。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高技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
数字技术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离不开长期资本的引领和催化。通过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覆盖面,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直接融资体系,有助于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如科创板的设立,既是资本市场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可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循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自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一批与数字经济直接相关的信息技术、网络通信、软件服务类企业在登陆科创板后快速成长。而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将更好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资本市场支持和服务。可以预见,随着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逐步构建,可以更好满足科创企业在全生命周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促进形成科技、创新和资本的聚集效应。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加强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将信贷资源向高技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倾斜。
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42万亿元,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可以看出,金融资源流向科技企业的速度持续加快。未来,金融机构通过调整信贷结构,进一步推动信贷资源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助力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有助于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还要着眼于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促进数字科技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近年来,监管层持续释放鼓励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信号,从业机构积极响应,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推动服务效率提升和模式变革。目前,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效已显现,智能支付、智慧网点、智能投顾等数字化成果竞相涌现,便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金融产品和“7×24”小时全天候金融服务,成为当下数字生活的生动写照。
同时,金融机构在数字化组织架构、平台生态化建设方面也颇有探索。以商业银行为例,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前台的营业网点服务,更驱动银行从生产经营全过程、全链条进行创新变革,如建设模块化、可定制、高复用的业务中台,健全自动化大数据风控的业务后台。随着数字能力的全面提升,银行还可以平台化思维打通数据底层,让数据在场景、流程、产品、运营等多个方面高效有序流动,以技术输出连接合作伙伴平台,构建开放、融合、共生的新生态,金融机构可从科技成果的应用者转变为数字社会的协同创新者。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安全与发展并重。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创新日益复杂多元,金融风险也更为交叉隐蔽,如何筑牢金融与科技风险防火墙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广大金融机构而言,在深化数据资源应用的同时,要重视数据保护工作。通过充分评估潜在风险,把好安全关口,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严防用户数据的泄露、篡改和滥用。此外,金融机构还要加强内控管理,综合国家安全、公众权益、个人隐私、企业合法利益等因素做好数据分级,对不同数据进行分类施策,厘清数据权属关系,要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实现数据规范共享,从而保护好、应用好金融数据,进一步深挖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