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国银行ECC大屏上数字不断跳动,“各平台运行状态良好”,“北京、上海、内蒙、合肥云中心运行正常”,“旁路交易验证通过”……随着一条条指令按时回复,标志着中国银行新一代企业级技术平台成功投产,金融级分布式架构具备业务服务能力!
在数字化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中国银行应势而谋,积极求变,于2020年启动企业级架构建设,命名为“绿洲工程”,旨在形成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动能,实现对业务发展、产品创新、市场变化的敏捷反应。企业级技术平台作为全行IT架构转型的重要实践,将成为支撑未来业务发展的技术基石。
企业级技术平台建设从规划“新架构”、打造“新平台”,到开创“新方法”、注入“新动能”,开启了中行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一、规划新架构:继往开来,敢为人先
坚持全局级思维、系统性方法、自主化实施,并行推进分布式架构、单元化设计、信创工程落地实施。
1.转型驱动,重塑超大规模金融级分布式架构体系
基于自建“云计算+分布式+自主可控”基础平台,采用标准化、服务化、组件化设计方法,建设“高可用、高安全、高弹性、高敏捷、高效能”分布式架构体系。可支撑集团10亿级别客户规模下海量联机访问,达到十万级TPS(笔/秒)业务交易处理能力。
2.前瞻布局,构建“同城双活、异地可实切”的基础架构
在“两地三中心”架构基础上,在主要金融同业中率先实现支撑架构转型、集团服务、外部拓展的四地多中心布局,可同时支持分布式及集中式架构部署,兼顾布局均衡、绿色智能、成本经济、安全可靠的建设目标。通过双联邦及对等架构设计,可支持同城双中心交易并行处理、异地分钟级整体切换,实现企业级组件“多地多活”,保障高并发、高可用和业务连续性。
3.科学论证,统筹设计单元化架构
将单元化部署作为关键基础设计。高效利用云计算、多站点弹性能力,支撑海量业务交易并行处理,成为首家面向全业务领域进行单元化设计的大型商业银行。以客户维度设计模型算法、划分“百库千表”,支持流量、单元、同城、异地四级切换,可实现单元间秒级无感切换及业务流量灵活调拨,支撑应用版本灰度发布。
4.筑牢根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将自主可控作为基本原则。全栈选用自主可控软硬件,开展专项攻关,可支撑国产数据库超大规模联机交易、国产大数据平台PB级金融数据分析。部署信创单元,支持同一系统内“信创”“非信创”单元同时提供服务的混合部署,信创单元可承载核心系统部分业务流量,并可通过流量灰度方式实现信创比例递进增长。深入推进“自主研发”,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打造适配信创软硬件的分布式技术底座。
二、打造新平台:创新引领,跨越演进
技术创新时不我待,伴随“鸿鹄”、“扶摇”、“九天”、“瀚海(移动端开发框架)”、“星汉(大数据开发框架)”等一大批自主研发的基础技术平台相继落地,新一代技术平台体系正在蓬勃发展。
分布式技术平台(鸿鹄):作为中行自研的首个大型企业级分布式基础技术平台,将实现:提升开发效率,新线分布式组件平均研发周期缩短50%,大幅降低代码量、实现通用流程复用;支撑高可用性,通过提供限流、熔断、鉴权、单元自动流量分配等机制,提升应用系统高可用性、支撑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标准化治理,建立标准化服务调度、科技治理流程机制。鸿鹄平台建设伴随多项技术突破,累计申报专利102项。
DevOps云平台(扶摇):以支持产品端到端敏捷交付为目标,通过开发、测试、投产、运维一体化实施,有效支撑异构产品的持续集成和自动部署。2021年,流水线累计运行超过20万次,构建部署成功率显著提升,构建时间平均缩短50%,持续集成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智能运维平台(九天):构建“稳态+敏态”的双态运维支撑能力,集成统一云管、应用监控等模块,实现交易端到端全链路可直观观测、可关联分析、可智能预警。横向全覆盖,以业务视角打通集中式和分布式系统,通过全局级“驾驶舱”多角度展示运行状态;纵向深挖掘,基于海量流水日志,以数据驱动整合分析运行数据,依托下钻至组件级的“仪表盘”,在庞杂运维数据中快速识别关键信息;全局稳保障,建立兼顾事前预防和事中处置的立体化保障机制,大幅提升异常及时发现和准确定位能力,降低安全风险。资源敏交付,实现企业级异构云资源统一纳管,支持应用运行环境一体化交付,将分布式资源弹性供给能力提升至“分钟”级。
三、开创新方法:知行合一,长效管控
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基于TOGAF架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贯穿架构规划、配套管控及落地验证全流程的工艺方法。
一是架构规划更全面。设计“基础设施、基础平台、分布式开发运维、应用平台、应用服务”五层架构体系。坚持平台化、服务化、标准化原则,以6层9平台应用架构为核心,融合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安全架构,支持应用解耦、基础设施上云、信息安全防控和数据洞察,并以清单化方式满足集团基础技术能力共享复用。
二是架构管控更有力。强化管控的“四梁八柱”:有效承接业务架构、覆盖全生命周期,构建标准化“流水线”;建立长效架构管控机制,嵌入实施各环节,注入架构设计“保鲜剂”;统一框架体系,规范化管理集团IT技术标准,形成企业级技术规范“度量衡”;自主研发IT资产管理工具,实现资源共享复用、资产价值充分挖掘,绘制IT资产“全景图”。
三是落地验证更充分。借鉴旁路验证方法实践,在不影响生产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对部分生产交易进行引流和采集,日采交易量达到亿级,通过端到端回放验证,对新技术架构及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适配性进行实际检验。成功执行各场景2000余个,充分检验分布式技术平台能力、服务及架构高可用性、分布式运维能力和安全防控能力,为下一步业务应用的部署切换奠定坚实基础。
四、注入新动能:赋能业务,支持数字化转型
企业级技术平台的投产,标志着平台化、服务化、标准化的IT架构转型初见成效,快速响应、弹性支撑的技术平台初具雏形。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以企业级技术平台为基石,中行企业级架构建设正在深入推进,承载“客户信息、机构、员工、权限”等全局性、基础性能力的首个上线批次已蓄势待发,聚焦基础机制、创新发展和价值提升的产品工厂、账户服务等业务主题将于2022年投产落地。企业级技术平台将为业务能力的逐步提升、业务架构的稳步落地注入长效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后续将继续加快向“全面云化”、“分布式”、“单元化”、“开放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体系演进,深入攻关企业级云原生架构设计实践,进一步实现关键领域技术自主可控,持续提升敏捷实施和智能运维水平,夯实适应“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全球网、集团云”基础设施,用“硬核技术”锻造数字化转型关键驱动力。
今日科技,正在塑造明日银行。身处金融科技的时代潮头,中国银行将持续致力于培育“技术+生态+体验+数据”的数字经济时代竞争能力,夯实企业级架构“新基建”,培育科技引领的新动能,构筑以数字化转型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